首  页 博览会介绍 展商服务 观众服务 展会回顾 同期活动 联系方式
 
参展申请 | 观众登记
 
   
 
 
 

拥抱开发者——双轮驱动下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的变化

2022-04-15来源: EEWORLD

自CEO帕特·基辛格上任后,加速创新,拥抱开发者就成为了英特尔的主流声音。无论是IDM 2.0战略,还是摩尔定律的延续,都是其加速创新的重要体现。

 

而作为“既着眼于未来革命性的科技研究,又承载着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中国乃至全球创新产品的使命。”的英特尔中国研究院而言,于近日公布了创新的策略——以“双轮驱动,融合创新”为核心,穿越技术周期。

 

双轮驱动的内涵

 

英特尔研究院副总裁、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博士介绍了双轮驱动的内涵,他表示:“一方面,我们坚持‘创新领域探索’与‘规模化商业化导向’的‘双轮驱动’策略,在不断探索全球领先的前沿技术时,也持续推进技术产品化,加速商业化落地进程。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庞大的市场数据以及复杂的应用场景,结合自身技术优势与本土应用,制定更为长期的本地化发展策略,融合国内外先进技术促进可持续创新。”

 

也正因此,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的内部早已用OKR取代了KPI,从而鼓励创新,鼓励容错。宋继强以双轮驱动的两方面为例,介绍了英特尔研究院内部的考核机制。首先是专利数量,要求研究院的发布的专利达到公司总量的20%,考虑到其员工占比不到公司的1%,以及英特尔专利的含金量,这个创新要求已经非常之高。其次,是评估技术转移的影响。由于很多创新技术是极具前瞻性的,因此可能需要数年后才会有商业价值,但这并不影响英特尔的商业化导向。宋继强以Cloud-RAN为例,这项从英特尔研究院诞生出来的技术原型直到三年后才正式转化为产品,并成为英特尔针对全球运营商的方案,在这种后置的衡量指标下,也需要研究员除了技术之外,也要有更为深远的市场洞察力。

 

如何做好双轮驱动?

 

宋继强介绍道,英特尔研究院的战略策略可简化为“3S”:Seek、Solve、Scale,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广方案。

 

拥抱开发者实际上就是双轮驱动最好的体现,仅就中国而言,宋继强认为与政产学研多方面的开发者通力合作,十分适合目前的中国国情,且可以更准确的发掘行业需求。

 

在日前召开的“智探索·汇无界”为主题的“2022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探索创新日”上,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先后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以及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数字化医疗以及智能边缘计算进行合作探索。

 

英特尔与合作伙伴签署合作协议
 

除了以商业化为导向之外,英特尔中国研究院还现场展示了多种创新领域探索成果Demo,其中包括已成功应用于北京冬奥会的三维人体运动追踪技术(3DAT),用边缘计算技术,将真实世界的道路测试与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相结合,实现在虚拟场景下的真实道路测试(RTAS),智能边缘增强的机器人系统以及毫米波雷达手势识别等,充分展现出英特尔的“四大超级技术力量”:无处不在的计算、从云到边缘的基础设施、无处不在的连接及人工智能。

 
三维人体运动追踪技术(3DAT)

通过更广泛的跨界合作,以及雄厚的研发实力,英特尔研究院便可更好地执行“融合创新”。宋继强认为“不能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一定要通过跨界合作去加速和放大创新的效应。”比如智能驾驶,Mobileye提出了一套有关智能驾驶安全相关的一套标准——RSS,这是一个概念标准,但没有实质性可操作的行业标准。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通过和中国学术界的合作,利用中国实际的试验数据,在中国率先提出了智能驾驶安全标准。而在智能机器人方面,英特尔将人工智能2.0、3.0技术和5G、边缘计算相融合,提出了机器人4.0的新概念。

 

探索未来之路

 

此次大会除了战略合作项目公开之外,还围绕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敏捷设计三大研发方向,公布了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的多项前沿研究成果。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研究院前瞻性地提出亚比特神经网络技术,从统计意义上实现<1bit DNN量化,实现显著压缩/加速比。并且通过FPGA的实际部署结果显示,达到了二值神经网络推理速度的三倍。此外,还包括了动态卷积设计——ODConv,以实现更高推理准确率以及基于视觉智能的无标记三维人体运动追踪技术(3DAT)。此外,也包括Loihi类脑芯片与HERO机器人平台的落地,英特尔提供了Lava软件框架以及全球的神经拟态研究社区,目前已有包括联想、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鹏城实验室等中国元素加入。

 

在边缘计算领域,中国研究院则重点围绕车路协同、数字孪生、机器人以及所有与智能边缘、网络、计算、存储等相关的领域。宋继强特别谈到了英特尔针对PC或笔记本应用的毫米波雷达手势检测技术,相比其他毫米波雷达方案,该方案可以实现高精度静态手势的识别,并且具有高准确度和低延迟等特点。

 

“如果以产业化为导向,毫米波雷达的尺寸就不宜过大,尽量不选择矩阵式模块。但是采用单芯片由于其范围更窄,因此就需要针对不同场景进行优化。比如应用在联想一体机中的手势识别方案,产品原型可能诞生于两年前,之后联想针对毫米波进行交互方式的设计与优化也花了一年时间。”宋继强介绍道。英特尔研究院要做的就是从零到一的探索,后面的工程化则需要和不同合作伙伴协力,比如朝阳医院就希望利用毫米波技术实现无接触的HMI。

 

针对敏捷设计方向,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下设的RISC-V敏捷设计实验室,开发可定制化RISC-V处理器和加速器IP。尽管今年英特尔才宣布加入RISC-V基金会,并且作为英特尔 IDM 2.0 代工服务的一部分,投资10亿美元支持RISC-V及其他相关初创公司。但宋继强表示,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早在两年前就展开了针对RISC-V加速器的研发工作。一方面是针对标量指令和矢量指令进行优化设计,另外则是软硬件协同设计的仿真框架,这种迭代式开发和验证流程,将成为今后基于RISC-V或其他类芯片敏捷开发的探索。

 

宋继强表示,目前敏捷开发流程在芯片领域还处于研究阶段,最主要原因是基于硬件的设计流程、工具链、仿真平台、IP等并没有针对敏捷进行优化。硬件迭代成本高,效率低等原因,使得敏捷开发的需求也没有那么大。但随着DSA等定制化需求越来越多,未来敏捷开发的需求将会变多。“未来借助高层次综合语言,芯片的开发可能无需依靠硬件知识就能完成。”宋继强说道。

 

目前,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在敏捷开发领域的研发取得多方面进展,包括将CPU功能模型,SOC功能模型广泛地应用到处理器和DSA的研发流程中,实现功能仿真,支持软件开发,验证自动化,加快了硬件和软件的设计验证;将可综合高级设计语言进一步应用到IP设计和SoC中,提高了设计效率;FPGA仿真平台也广泛的应用到英特尔的验证和软件测试中,加快验证和测试速度。

 

“英特尔的研究进度同学术界、产业界的生态基本上是同步的,我们也会积极参与到开放合作中。”宋继强介绍道。

 

总结

 

作为英特尔全球科研体系的重要一环,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深度融入中国创新体系,搭建政产学研多方合作的新型研究网络。研究成果覆盖视觉智能与视觉合成、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智能边缘、5G、雷达感知、处理器设计与敏捷开发、计算机架构、机器人、类脑计算等领域,并实现了包括无线显示、雷电接口、虚拟化无线接入网络平台、可穿戴芯片、AI算法产品和HERO平台在内的多项成果转换。

 

宋继强总结道:“展望未来,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将集中精力研发AI算法工具,智能边缘的架构,以及新型的加速器三大方向。并且积极融入产学研用研究网络,构筑新的技术生态,赋能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变革。”

 

 

 
 
 
精肯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16046040号
电话:021-80370460   联系人:张先生 13012866393 传真:021-60174002  邮件:beaconexpo@126.com   网址:www.bipve.com